区块链2万亿美元债券 区块链币市值

TLBC价格行情 11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区块链2万亿美元债券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区块链币市值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转自马霞价值投资

作者:马霞

内容提要这篇7000字论文我是写给中央的,全篇力求用事实来展示美元的问题,揭示西方经济学的幼稚可笑。

经济学是解决问题的学问,我以问题为导向,总结亚洲国家在过去20年的实践经验,提出来我的世界人民元的解决方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阻碍来自美国,而美元是最大的拦路虎。美元一旦失去信用,美国的军事实力和 科技 实力都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砍掉美国这个大旗, 台湾香港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砍倒了美元这个大旗,西方经济学才能显出可笑幼稚的原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真正拥有话语权!美元问题是世界经济的毒瘤,摘掉这个毒瘤,中国才能为全球化续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路!期望中央能早做打算!

这篇文章是我长期研究的核心观点,文字数量有限,不能全面展开。想深入了解,可以到喜马拉雅搜索“马姐谈投资”。

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美元!期望读者把我的论文上达天听!

我从事国际贸易和外汇交易30年,真金白银在市场上拼杀,并一直思考经济全球化在国际清算层面的技术障碍。国际收支平衡原理决定了贸易顺差国拥有贸易逆差国的债权,在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下这个清算难题就变得异常复杂。

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平衡原理决定了,等式左边是逆差,等式右边就是对外欠债。等式左边是顺差,等式右边就是国际金融债权。逆差国是无法对顺差国实现清偿的。不管美元是国际清算货币,还是人民币不是一个自由流动货币,其国际收支平衡原理是一样的。国际贸易是两次清算,一次是贸易商之间的清算,另一次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转换清算。即便美国用美元在全世界交易,但美国的外债还是外债,拥有国际贸易清算货币地位的美元同样无法逾越国际收支平衡原理的约束。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长期贸易逆差,美国将沦为债权人的殖民地!

这是西方经济学300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三年前,我终于找到破解的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完全从技术出发,并且用2017年的真实数字做了沙盘推演,实践证明是完全行得通的。希望能呈报给中央,为美元霸权退出 历史 舞台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我的报告从美元问题入手,一步步推出世界人民元替代美元的终极方案。

(一)美元困局

看美国人主导的全球化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美元体系,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需要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见附件1: 美国《国家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外汇储备

从1960年算起,美国累积贸易和服务逆差11.5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净收入3.27万亿美元,个人汇出+政府的国际开支2.37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在过去59年,美国企业累计全球利润回流减去对外国投资者的利润返还,总共净赚了3.27万亿美元。这块收入减去政府的海外开支2.37万亿美元,非贸易类净收入9000亿美元,而这9000亿收入根本无法覆盖11.5万亿的贸易逆差!因此,美国整个国家的运营就靠不断增加外债来维系。过去59年累积增加外债11万亿美元!公众普遍认为尽管美国在贸易上是逆差,但是美国的企业在全球化中赚翻了,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事实是,美国经营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国不断增加外债来维系的。截止2019年9月,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美国的净外债也是11万亿美元,如果站在全球角度看,全球外汇储备都填了美国的债务黑洞!美元这个庞氏骗局就快穿帮了!美国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引起全球警惕呢?因为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就是特里芬悖论决定的。那什么是特里芬悖论呢?

(二)荒谬的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认为,承担外债是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货币在全球自由流动,贸易顺差国的储蓄自然流向了贸易逆差国,因为顺差国金融机构如果不收购出口商卖出的美元,出口商的再生产就无法持续进行。从而贸易顺差国拥有对贸易逆差国的金融债权,贸易逆差国就不断的积累欠债。特里芬先生认为,储备货币国要吸纳全球储蓄,自然只有贸易逆差国才有外债的需求,从而才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因此,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贸易顺差国就天然不能成为储备货币国。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悖论。称之为悖论,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逻辑不通!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么荒谬!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的大问题,其理论基础竟然出自一个悖论!在这个悖论支持下,美国的外债越垒越高。全世界人民的储蓄都只能去填美国的债务黑洞!

公众对美国的外债问题没有足够的警醒,还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美国大不了赖债呗!

(三)如果美国赖债…?

美国到底能不能赖债?先来看看全球金融体系的水有多深!美国对外总欠债39万亿美元,对外总资产28万亿美元,资不抵债11万亿美元。(见附件2 《美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欧元区总资产28万亿欧元,总负债也是28万亿欧元。见附件3 《欧元区国际投资头寸表》欧美两个经济体的国民总收入才32万亿美元。假如美元有赖债的信号,欧美华尔街掌管的超过7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就全部暴露在风险之下,可以想象的场景:美元的卖压会像洪水一样涌出,瞬间冲垮全球金融体系。美元赖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和雷曼倒闭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美元赖债,灾难将堪比任何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届时欧美银行将全部破产。所以,说美国赖债容易,在实际操作层面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公众根深蒂固的另一个观点是:美国不能赖债,那就开动印钞机呗!

(四)美国无法印钞还债

尽管美国欠的是美元本币债,但如果美联储开动印钞机还债,债权国还是要卖出美元的。比如说,美联储印钞还债给中国,美联储买入美债,中国卖出美债,体现在外汇交易上,就是中国卖出1万亿美元买入等值其它货币。这时问题就来了,中国卖出美元,谁来买入美元?如果美联储买入美元,美联储卖出什么货币?美国的外汇储备几乎是零,美联储无法卖出一个自己没有的非美元货币,对不对?看:国际收支原理就这么简单!美联储没有任何外汇储备,当他国卖出美元的时候,美联储根本无法干预汇市!无法干预汇市,市场卖出的美元就找不到买家;找不到美元的买家,美元汇率不就崩盘了吗?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说,美元没有任何自我保护力,美元是不折不扣的裸奔。美元稳定与否完全取决于国际债权人对美元的信心,信心崩塌时,除了债权人,上帝也帮不了美国。

优势 :因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国企业布局全球产业链,用美元借债,经营进出口贸易都没有汇率波动的风险,没有汇率风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就有10%左右的利润率优势。10%的竞争优势是决定性的赢家优势!所以美国企业比欧洲、日本、中国的利润高,竞争力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功不可没!

劣势 :美国是长期逆差国,对外总债务达39万亿美元,其中22万亿美元在债券、基金和股票市场融资,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很好,但是一旦市场走单边行情,市场流动性将一夜之间完全消失。2008年雷曼倒闭已经完美演绎了市场流动性是多么不堪一击!当美元危机到来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挽救市场!所以,认为美元有效运作的前提是美元有足够的流动性,这个假设建立在美元市场不会有单边行情发生的前提下。当单边行情到来时,美元没有任何自我保护工具!美元的设计就是不折不扣的裸奔!美国11万亿的巨额净外债是美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最大软肋!

现行的美元体系和特里芬悖论都是基于浮动汇率体系的经济学理论,过去60年的实践证明,浮动汇率体系过于简单粗暴的经济模型,在实践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六) 为什么浮动汇率体系必然失败?

其一,从浮动汇率本身来说 :

一国建立工业产业链其周期较长,一般需要5-10年左右。而浮动汇率的运行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不可预测,浮动汇率已经失去了贸易不平衡的调节器作用。而且进出口竞争力是众多因素构成的,仅仅依靠汇率定价的改变是无法实现贸易再平衡的。

比如说,看人民币汇率定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你看房价,人民币就是高估,如果看基层劳动者的工资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价,人民币就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还有,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也是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原因。比如说美国人均收入4万美元,但4万美元收入的美国人,其生活质量并不比2万美元收入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好。这是因为美国人承担的教育、医疗、城市管理费用很高,美国人的基本生活成本是全球最高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一个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

其二,从全球主要国家如何应对浮动汇率体系弊端的角度来说 :

简单粗暴的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汇率浮动就可以调节贸易平衡。于是,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原理的公式如下: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

贸易顺差国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再生产的持续进行,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即国家收储外汇储备,德国则是不惜代价的整合了欧元区。其目的都是帮助货币市场实现货币交易的均衡。于是国际收支平衡公式就演变为: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帮助贸易顺差国平衡了外汇交易,稳定了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同时,也彻底摧毁了西方经济学家设计的 幼稚 的浮动汇率体系对国际贸易再平衡的调节作用。美国经常用汇率操纵大棒来打压贸易顺差国,其实汇率操纵就是一个伪命题!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都是政府干预汇率的结果!没有政府干预汇市就没有外汇储备!而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美国的净外债也是11万亿美元,这就是说美国就是靠全球的外汇储备来供养的。因为有外汇储备,美国才能维系其生存。没有全球外汇储备,美元早就崩盘了。全球外汇储备是美元这个债王至今还没有爆仓的重要稳定因素,所以,我们设计新的国际贸易货币体系必须破解特里芬悖论。

(七) 离岸货币独立运行才能破解特里芬悖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还是易货贸易的变种,无论奉行市场决定汇率的欧美,还是干预汇市的中国和日本,以及为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建立的WTO,迄今为止,全世界经济学家都没有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清算问题。贸易顺差国无法实现对贸易逆差国的实际清算。实践中,贸易平衡是个别的,贸易不平衡是普遍的。在多边贸易体系下,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

美元的外债问题像全球金融体系的吸血鬼,不仅摧毁了美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同时也是全球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经济全球化走了300年,不管是黄金白银还是今天的美元做结算货币,都没有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清算难题。回顾历次重大金融危机,其背后的原因都和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关。英国等西方列强对大清王朝发动鸦片战争的经济动因也是英国对清朝的贸易逆差。逆差国的黄金白银流向了顺差国,从而导致逆差国黄金白银枯竭。

1971年美元摆脱了黄金束缚,但是依然无法摆脱国际收支平衡原理的约束,美国有多少逆差就积累了多少外债。国际贸易新货币体系必须化解这300年没有解决的难题。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 : 在岸货币和离岸货币要完全独立运行 。离岸货币不参与国内货币流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美元困境再次上演,从而破解顺差国不能管理全球储备货币的所谓“悖论”!

(八)设计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美元体系的问题,简单讲是 两大根本点 :

1)资不抵债,庞氏骗局

2)经济学理论上的障碍,经济学家走不出特里芬悖论的陷阱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近10年,规模仍然上不去,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破解特里芬悖论的钥匙! 破解特里芬悖论的秘密就是: 在岸货币和离岸货币完全分离运行。 解决美元的的问题,新货币体系就必须反美元之道而行。货币经营权从美国这个债王让渡到外汇储备国,用全球外汇储备为全球清算货币背书。全球外汇储备60%来自亚洲,34%来自大中华经济圈,17%来自原材料供应国。8.3%来自石油供应国。仔细分析这些贸易顺差来源,85%的外汇储备的出口需求都来自中国,(见附件4《全球外汇储备分布》)。从2000年到2018年,中国对原材料国家和高 科技 产品供应国累积贸易逆差8万亿美元(见附件5《中国进出口贸易》)也就是说,对华贸易顺差国从中国赚了外汇,然后把外汇存到了美元。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来自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国和日本以外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是中国购买力贡献的。因此,所谓的石油美元并不成立,美元根本不是什么石油美元,而是人民币美元。中国完全有能力联合这些外汇储备国共同商讨全球去美元大计。

我称全新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为“世界人民元”。“世界人民元”取义全球储备货币的主权属于世界人民!以下简称世界元。世界元是独立于任何一个国家货币之外的货币。建立“世界元”央行,储备货币国可以注入其外汇储备资产来参股,根据注入的资产规模来决定其在世界元央行的投票权和股份权益。世界元不是任何国家的国内清算货币,这才能从技术上解决顺差国无法管理国际储备货币的难题。这时有人会说,搞独立非主权国货币,特别提款权不是被空中楼阁了吗?特别提款权无法落地就是因为特别提款权和全球贸易无关,其功能先天不足。国际清算货币必须为贸易服务才有根基,特别提款权脱离了贸易,自然无法落地。

理解未来的新货币体系,简单讲,世界元将替代美元来承担国际贸易清算和国际信贷职能,世界元将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蓄水池。世界元由外汇储备背书,没有印钞权,从事国际信贷业务就像任何一间商业银行一样量入为出。世界元利用信贷杠杆,发放信贷给一带一路,信贷目的是用于支持经济成长,促进贸易再平衡,而不是去填美国的消费债黑洞。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贸易不平衡的清算问题,也资助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成长。世界元技术上的操作,我初步设想,初期由离岸人民币先试先行,我用区块链原理,用真实的贸易和信贷数字做了实盘推演,技术上100%可以通过。离岸人民币完全可以率先数字化,并与在岸人民币完全 隔离运行 !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区块链管理下的无纸货币。先用离岸人民币逐步去美元,当离岸人民币运行完善了,再引入亚洲和中东股东,过渡到终极方案——世界人民元,

世界元完全解决了经济全球化300年没解决的清算问题!有了国际贸易新货币体系,当我们成功去美元后,全球外汇储备才能普惠世界人民,同时给外汇储备国带来长期稳定的存款收益!

但是,美国的总负债达39万亿美元,总资产达28万亿美元,美元这么大的金融规模,我们如何去美元?其实也不难。简单说,去美元的过程就是非美国家去美元债的过程。

(九)去美元就是去非美国家的美元债如何去美元

首先要看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储备美元?美元的需求分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

主动需求 :一些美国以外的国家和企业以发行美元债的方式来融资,为了保证还债的流动性需要,这些企业和国家自然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美元以应不时之需。有的国家即便没有贸易顺差也干预汇市、储备美元,如印度。

被动需求 :贸易顺差国和金融项顺差国为了平衡本国货币和外币之间的买卖而被动储备美元。贸易顺差国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东、巴西,金融资本流入顺差国如瑞士。这些国家储备美元完全是被动的,顺差国如果不储备美元,其本币将无限升值,本币无限升值将导致本国再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运行。

去美元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汇率的相对稳定,如何从技术上避免断崖式货币危机。去美元真的不难,去美元,从去美元债开始!即先去掉对美元的主动需求,再减少对美元的被动需求。在实践操作上先减少非美国家和企业的美元债,然后为了平衡汇率的稳定,再被动减少美元的外汇储备。减少美元的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正好是一个组合拳!举例来说:阿根廷发债借入世界元5亿元,发债目是用来归还以美元计价的外债。阿根廷得到5亿世界元后,卖出世界元,买入等量美元,阿根廷才有美元去归还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这时,外汇交易的平衡问题就来了,阿根廷卖出了世界元,谁来买入呢?世界元央行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可以立即卖出美元,买入世界元,从而达到美元和世界元的买卖平衡。这就是说,非美国家主动来减少以美元计价的外债,世界元被动卖出美元储备,以平衡外汇交易。这就是去美元的过程。去美元的过程也就是美元缩表的过程。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全球非美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外债也是11万亿美元,数字上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去美元外债不存在技术障碍。世界元央行掌管着全球外汇储备,央行完全有能力稳定世界元的汇率。而且在区块链管理下的世界元,一切公开透明,市场很容易被掌控的。世界元替代美元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角色完全行得通。

世界元由顺差国主导管理,全球金融体系才能长治久安!顺差国主导国际储备货币也根绝了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上会重蹈美元覆辙。世界元的设计理念是顺差国王权!世界必须认清由全球债王主导的国际贸易货币体系的致命危险!有了世界元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才算真正上路!

全球外汇储备见顶,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累计,这是美元走到尽头的信号

国际收支平衡公式: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外汇储备

金融资本流入美元是不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才是美元稳定的基石。2007年美国的净外债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9%,而今天已经达到了93%。(附件6《全球外汇储备vs美国净外债》)2007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是美元得以生存的供养脐带。现在,全球外汇储备见顶,美国外债不见顶,(附件7 美债vs全球外汇储备)美元的供养来源出了问题,美元已经无法依赖全球热钱来维系美元稳定,美元即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美元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无论中国是不是准备好了,我们都必须着手思考后美元时代怎么办?必须考虑如何为美元收拾残局了!没有时间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阻碍来自美国,而美元是最大的拦路虎。美元一旦失去信用,美国的军事实力和 科技 实力都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砍掉美国这个大旗,台湾香港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砍倒了美元这个大旗,西方经济学才能现出可笑幼稚的原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真正拥有话语权!美元问题是世界经济的毒瘤,摘掉这个毒瘤,中国才能为全球化续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路!期望中央能早做打算!

以上是我长期研究的核心观点。期待领导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2022年区块链领域的四大看点|界面预言家⑯

区块链领域有一个关于“不可能三角”的核心命题,分别是安全性、性能和去中心化程度。这个命题是区块链技术演进的根本,不管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亦或是大力发展的联盟链,本质上都是在以上三要素之间作出取舍。

随着以太坊在区块链开发者之间核心地位的确定,性能逐渐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所以在可见的2022年,关于性能上和效率的提升将是一个长期且关键的问题。

基于以太坊生态,要在“不可能三角”的限定内提升性能,目前的路径已经明确,第一个是Layer1层面的,也就是其他公链来分担以太坊的数据压力。

2021年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出现很多Layer 1的使用增加,该领域目前由 Solana、Avalanche、Terra 和 Binance Smart Chain 主导,每个链都拥有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价值已超过100 亿美元。

第二种是Layer2,基于以太坊主网,但将结算转移至第二层网络,从而提升效率。这也是以太坊正在努力的方向,Layer2通常称为 rollups,因为它们在将更新的交易数据发送回以太坊之前,将交易“汇总”或捆绑在一起并在新环境中执行它们。

而区块链最关键的数据验证环节,Layer2目前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名为“Optimistic rollups”,一种名为“ZK Rollups”。这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团队正在开发相应的网络,并有生态支持,如选择“Optimistic rollups”的Arbitrum,选择“ZK Rollups”的dYdX。

而介于Layer1与Layer2之间,还有一种方案名为“侧链”,它部分兼容以太坊主网,但又不属于Layer2,它们专门用于处理以太坊的过剩容量,而不是与整个以太坊竞争,并以互补的方式托管以太坊应用程序。

而从目前用户最活跃的DeFi说起,根据DeFi Lama的数据统计,以太坊上DeFi的锁仓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BSC、Solana、Avalanche等其它公链也吸引了近490亿美元的资金,成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金融场景。

虽然很多公链的数据颇具规模,但不同的链间如同数据孤岛,不同链上的资产无法自由交换,此外,很多新兴公链发展并不如以太坊,缺失很多基础设施,比如稳定币、NFT 游戏 等等。

因此,需要将其它链上的资产通过跨链引入自身的公链,在当前常用的跨链方式中,除了中心化机构如交易所钱包中跨链提币之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去中心化跨链资产桥。

对于跨链桥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达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投资者托管资产的安全性,就目前来说,中心化交易所的跨链桥对用户而言是最方便使用的一种跨链桥,不过中心化交易所跨链桥存在着单点故障的问题,另外现在的跨链桥还在逐渐向非托管化的方向去发展,为的就是进一步的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

DAO全称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这是一种试图摆脱传统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以区块链技术来完成自主运行的组织形式。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能够利用基于区块链的治理实现个人的全球协调。DAO 可以用于许多目的,包括管理区块链项目的运营和资本 (MakerDAO)、管理投资资本 (The LAO)、管理 游戏 资产的使用 (YGG DAO)、协调文化团体 (Friends With Benefits) 或协调购买资产(Constitution DAO)。

deepdao网站收录的DAO数量已经达到187个,管理总资产超过120亿美元,涵盖成员超过160万。虽然在区块链领域,这并不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机构都开始注意到这个新名词。

加密货币市值在2021年正式突破2万亿美元,目前来到2.5万亿美元的规模,较年初上涨 175%。而伴随着市值的爆炸式增长,加密领域的融资也飞速上扬。据统计,2021 年加密行业公开披露的一级市场融资数1529笔,总额约为326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夸张的814.2%。

但加密领域的股权融资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在“VIE”架构下传统VC最主要的资金退出通道是企业登陆二级市场进行IPO。但区块链领域自带新型融资方式ICO(国内禁止),这种去中心化的融资方式的关键不同在于用户在更早期就可以参与社区的成长,而在传统的风投模式下,只有登陆二级市场后,普通投资者才有机会去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而在加密领域,首先“公司”的概念被弱化了,由于“Web3”和“DAO”的存在,社区与组织才是更多被提及的存在,用户天然对中心化平台有一种不信任感。

近两周加密社区最火热的项目名为“OpenDao”,是一个模仿头部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项目,而该项目能够火热的原因源自于加密玩家对于“OpenSea”的不满,“OpenSea”近期传出消息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并准备IPO。但NFT爱好者不希望“OpenSea”成为和当前的互联网巨头一样的垄断平台,所以“OpenDao”打出了去中心化的理念,并给所有“OpenSea”用户发放空投。

且在2021年末,加密社区关于“Web3”产生了争论,包括特斯拉董事长埃隆·马斯克和推特前执行官杰克·多西在争论时将矛盾指向了加密金融里的风投机构,认为VC们攫取了过多利益。

而在2021年也出现了一种以“DAO”形式出现的投资机构,这种组织里包含了社区中极具影响力又深耕技术领域的投资人,他们所孵化的项目表现甚至超过了部分传统VC的成绩。

美国近年来推进“新基建”的布局及启示

近年来,世界经济 呈现发展动能趋缓、下行风险上升、规则调整加快的特点。 为应对经济衰退,

美国推出了《美国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加快实施万亿基础设施重建计划,对交通,水资源、给水和排水系统,以及下一代能源基础设施,高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进行部署,以此帮助美国经济复苏。

美国近年来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布局

受政治体制影响,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上存在较大不稳定性,但是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却一直被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相关战略部署立足长远、积极推进。

(一)主要战略部署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实施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美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战略规划草案(2014-2016年)》《修复美国地面交通法基建法案》《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增强联邦政府网络与关键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美国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等战略计划,出台了《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大数据研究计划》《能源制造业系统伙伴关系计划》等具体的实施细则,旨在通过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摆脱经济危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复苏。其中 科技 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下一代能源基础设施、高速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

(二)《美国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的主要内容

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出台《美国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出台时间来看,《纲要》与我国“新基建”战略部署时间较为接近,面临着相似的国际背景和外部环境,建设领域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纲要》更加偏重于融资,传统基础设施占比较大, 科技 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以其他的专项计划来部署。在技术领域上,《纲要》重点投资现代交通、新能源、5G通讯基站、智能电网、宽带网络、大数据等领域,注重对成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相比而言,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范围的界定,我国“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技术领域涉及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特别重视对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

美国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举措

自2008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对“新基建”的研发投入

2018年,特朗普政府出台的《美国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提出设立200亿元的创新转型项目计划,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新轨道运输技术、无人机、模块化基础设施技术等。在2019-2021财年特朗普政府美国工业发展领域研发优先事项中,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通信网络、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技术领域成为优先布局事项。

(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三)强化关键基础设施技术的自主可控

对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设施领域,美国支持本国企业主导建设全过程,强化技术自主可控。美国颁布了《增强联邦政府网络与关键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行政指令,从联邦政府、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家三个方面,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联邦政府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技术安全。对于国外企业投资美国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尤其对高度敏感的国家安全项目,要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等机构的层层监管,确保技术安全可控。

(四)发挥杠杆效应支持引导企业参与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美国十分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在《美国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中,除政府拨款的2000亿美元外,其余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私营企业投资和债券,基础设施具体建设也由私人企业承担,该计划以融资为主,广泛吸收私营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鼓励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制造业回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培育。

(五)加强科研基础设施设施建设

美国高度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包括大科学装置)建设。如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提出,支持用于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以及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启动《民用超级计算机计划》,为能源部的生物能源中心和联合基因组研究所购置新的设备,为国家实验室和大学核聚变研究提供设备升级或购置新的设备等。近年来,美国能源部提出实施“前路计划”,设立“百亿亿次计算项目”,部署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解决并行性、内存和存储问题,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运算支撑;在南达科他洲开工建设长基线中微子设施,开展地下深层中微子试验场所。为提高国家生物安全,美国开始新建5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包括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生物卫生分析与对策中心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提出要开发人工智能共享数据集和测试环境平台,开发开源软件库和工具集等。

对策和建议

通过总结美国近年来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省发展现状和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制定出台“新基建” 科技 支撑行动计划。 强化统筹安排与顶层设计,从 科技 创新支撑“新基建”发展角度,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实施细则。设立“新基建”工程技术研发专项,围绕我省“新基建”过程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难题,组织省内外高层次团队进行攻关,推动工程 科技 发展。

二是构建多元化融资模式。 加快 科技 债券、融资租赁、PPP等融资模式在“新基建”中的应用,为推动我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为契机,引进风险投资进入 科技 类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扩大市场化资金规模。

三是提高 科技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以高新区、专业镇、 科技 小镇等区域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快提升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打造智慧园区、 科技 园区、创新园区,提升 科技 对园区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在省级高新区动态评估中,引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引导高新区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四是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 以企业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新建一批中小型科研基础设施,以应对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需求不足、成本过高、效能不匹配的问题。如中等性能超级计算机、低强度中子源、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加快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步伐,瞄准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需求,建设一批工程领域省实验室。

转自丨三思派

区块链2万亿美元债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区块链币市值、区块链2万亿美元债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区块链2万亿美元债券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