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规划趋势

TLBC价格行情 161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规划趋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科创大厦产所码

记者从昆明市五华区区块链中心获悉,全国首个省区块链中心今年在昆明市五华科技产业园挂牌成立,并同步成立了云南省区块链产业联盟。该中心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作为产改工作的重点来抓,以“四个强化”措施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工作重点,助力区块链产业新发展

把组建和完善区块链中心所在的五华科创大厦工会联合会作为工作切入点,加强楼宇工会组织建设,将原五华科创大厦楼宇工会提质升格为“五华科创大厦工会联合会”,同时加挂“五华数字经济产业园工会联合会”牌子,将楼宇内包括区块链企业在内的61家企业、1034名会员纳入工会服务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五华科创大厦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五华科创大厦集体合同实施细则》等制度,开展了以厂务公开、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从制度上确保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政治地位不动摇。

强化阵地建设,搭建服务区块链企业新平台

结合“云南省区块链中心”功能定位,通过“党政工”共同筹措建设资金,为楼宇内职工打造“厂务公开栏”等职工宣传文化阵地,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等事宜和产改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五华智慧工会信息发布平台和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产业工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科创大厦建设服务职工活动阵地,通过建设总面积约237平方米的“职工书屋”“职工文体活动室”“职工休闲吧”等文体活动阵地,为职工提供学习交流和运动健身平台,进一步满足楼宇企业职工文体活动需求。

强化素质提升,服务区块链企业有新举措

一是积极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今年8月,楼宇内5名优秀职工参加了五华区“72行大练兵·360行出状元”网络直播销售员技能竞赛活动,1名职工获得五华区“技能标兵”荣誉称号。二是积极打造“五华职工夜校”“五华职工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为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取证培训等学习平台,在五华区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取证培训活动中,楼宇内共有9名职工报名参加学习培训。三是组织开展“师徒结对”“职工创新工作室”“五小”成果展等活动,激发职工立足本职、敬业奉献的新时代工人阶级优良品质。四是在企业中积极探索建立职工学习成果与薪酬待遇、职级晋升挂钩机制和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

强化产改赋能,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结硕果

五华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为区块链产业发展催生了澎湃动能,助推了五华区块链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已聚集了19家孵化器,包括3家国家级孵化器、7家省级孵化器、9家市级孵化器;打造了53家众创空间,包括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省级众创空间、29家市级众创空间,孵化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免费工位2000余个。区块链中心所在的五华科创大厦2020年企业纳税额约1.17亿元,2021年企业纳税额约1.36亿元,连续两年成为纳税超亿元楼宇。

12月20号区块链在昆明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

中国新经济商机共享大会。12月20号区块链在昆明有中国新经济商机共享大会可以参加,是免门票的。该地别称春城,云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

云南特色商贸体验区怎么样

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主要有3个特色,其一,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依托昆明区位通道、贸易投资、产业聚集的相对优势,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构建5G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出口产品海外运营中心,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扩大金融开放,开展境内外融资租赁业务,拓展“银税互动”受惠面;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多式联运试点,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拓宽开放平台载体,逐步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不断增强昆明片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其二,建设昆明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创新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审批服务、投资贸易、市场公平、法治保障等领域,拓展一网通办功能,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自由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成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试验田”和“创新区”。

其三,建设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总体方案》中,“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是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有8条试点任务,其中7条是昆明片区主试任务,包括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建设现代化中药研发平台、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等,引领带动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云南自贸区立足“沿边”+“跨境”两大特色,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河口、瑞丽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支持在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建设边境仓,支持复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的成熟经验。

同时,创新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依托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探索边境地区人员往来等模式,积极推进与毗邻国家签署跨境人力资源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外籍务工人员管理长效机制。

“另外,云南自贸区在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云南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寇杰表示。

一年来,云南自贸区增量市场主体达32775户,其中:企业13902户(含外资6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个体工商户18871户。云南自贸区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约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云南自贸区释放出的巨大”磁场效应“,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云南自贸区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寇杰指出,云南自贸区改革牵涉面广、进一步改革创新难度较大;基础配套不完善;经济和贸易总量小,开放型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熟悉国际业务规则的商务、管理、技术人才还很紧缺,与自贸区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有差距。

下一步,云南自贸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高标准推进云南自贸区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统筹指导,进一步理顺片区管委会与所在地行政机构的关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确保高效运转。指导协调片区管委会进一步优化各项内部管理体制,推动管委会内设职能机构目标整合、人员整合、职能整合,真正实现高效运转。

二是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任务落实。积极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政策,充分发挥自贸区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协作,努力推动跨片区、跨部门、跨层级重大改革创新。突出“沿边”和“跨境”两大特色,开展差异化、特色化试点,确保2020年完成不少于80条改革试点任务。

三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针对片区财力薄弱,缺少运营主体、运营平台、应用场景等实际,加快推动投融资平台建设,搭建资本运营公司,加快设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充分发挥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平台作用,促进资本有效合理流动,让资本更多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优势产业和城市建设集中。

四是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成效。结合云南省8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及“数字云南”建设,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招商、平台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方式,每个片区围绕重点产业开展4-5场线下招商活动和3-5场线上活动,长期开展平台招商。

五是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想方设法引进专业人才、骨干人才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合理配置干部资源,加大云南自贸区人才引进、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挂职力度,着力解决云南省缺乏熟悉自贸区国际业务规则高端人才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六是进一步加快赋权放权进度。放自贸区有需要的权,切实解决自贸区和企业的实际问题,真正让“自贸区说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了算、有权能定事”;放自贸区承接得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了的权,确保最大程度把各级管理权限下放或委托给自贸区,真正做到“为自贸区放开手脚”。汇集了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众多珍稀动植物种群等,是集生态旅游、科普科考教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内有亚洲象博物馆、高架观象栈道、热带雨林观光索道等游览景点,被誉为“人与亚洲象沟通的桥梁”。

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2019年12月1日起,云南与全国同步实施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截至2020年12月底,3个片区共办理“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6702件。其中,直接取消审批2771件、审批改为备案3509件、实行告知承诺4352件、优化审批服务6070件,办理数量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12月底,3个片区增量市场主体已达6万户。其中企业2.21万户(含外资9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户、个体工商户3.79万户。试点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办证环节,节约开办时间,大幅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加快向各片区放权赋能。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工作要求,坚持需求导向,按需赋权。2020年12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下放第一批省级管理权限的决定》,向昆明、红河、德宏片区管委会下放第一批省级管理权限73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行政许可事项55项;“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行政确认事项2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登记”等其他行政权力事项16项,有效推动了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的优化得到提升。

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德宏片区,实施了“一口岸多通道”和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启用全省首家边检自助通关系统。红河片区,开通中越边境河口—老街口岸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农产品实现“即到、即检、即放”,对进口的五种矿产品采取“先放后检”监管模式。通过相关举措,有效提升通关效率和口岸营商环境。

标准化加快政务建设

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围绕“先建后验”试点任务,整理“先建后验”投资项目事项清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于2020年4月在3个片区率先启动试点。昆明片区,引入海关、交警、水电气等专业部门窗口,形成综合窗口与专业窗口并存“1+3+N”业务受理模式,落实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府服务。红河片区,充分运用“好差评”手段,建立“一事一评”、“服务回访”机制,倒逼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进驻部门34家,累计开展政务服务28.15万件。德宏片区,开展“提升营商环境大家提”活动,围绕企业证照、项目审批、要素供给等领域,对涉及企业建设和经营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流程改革优化。

优化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昆明片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引入华为“智慧政务”系统,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结合企业群众政务服务办事场景,匹配多情形场景应用,促进线下与线上服务应用融合,打造地区“智能化大厅2.0服务品牌”。同时,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集成整合了各个部门的服务事项,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服务。德宏片区,立足“沿边+跨境”特色,加快“德宏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将整合边民互市、跨境电商、口岸通关等功能。红河片区,创新“互联网+边民互市”新模式。片区内的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2020年1月投入使用,在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经营和监管成本、提高边民收入等方面效果明显。

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昆明、红河、德宏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均已建设完成。3个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办理公证业务1397件。昆明片区,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国内外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法律服务。德宏片区,建立了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规划趋势、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昆明自贸区区块链发展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